课题简介

中阿(根廷)观测基地


     中阿观测基地是我国设置在海外的第一个天文观测基地, 是中阿科技合作的重要创新平台, 始终坚持天文实测研究与应用并重的发展理念。国际科技合作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通有无中提高合作双方的科研实力,同时也向世界贡献着科学技术领域的“中国方案”。

   中阿基地依托中国和阿根廷30多年的友好天文科技合作,立足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专项 “中阿合作四十米射电望远镜(CART- China Argentina Radio Telescope)项目”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并拓展中阿两国在天文(天体物理、天体测量)、大地测量、导航定位及北斗导航系统全球推广与产业化应用等领域的科研合作,致力于海外实测设备的建设、运行与维护,推动中阿中、低频射电天文研究与技术方法的发展,以及包括光学、红外等在内的多波段观测研究合作,提高双方在国际上的显示度与影响力,探索国际科技合作的新模式。

   中阿间的长期天文科技合作,尤其是以CART项目海外推进与建设为基础的合作平台建设所蕴含的平台驱动与“火车头”带动效应已逐步显现。近年来,合作外延不断得到有效拓展与深化,合作领域也不再局限于天文(天体物理、天体测量)及大地测量领域(如国际测地联测服务、导航定位及相关应用),以CART为基础所建立的合作平台其发展潜力与意义远大于项目本身。

   中阿合作利在长远,合作与交流平台的建设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2019年12月,中科院与阿根廷CONICET签署框架协议并成立“中阿科技合作中心”,以进一步促进中阿间各科技领域的广泛合作。

   作为我国设置在海外的第一个天文观测基地,中阿天文观测基地(原南美观测站)一直秉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建设与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天文实测(星际介质、恒星与星团形成及早期演化)与应用研究并举,以期为中阿间的友好科技合作与交流及南南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科研情况: 

   一、主要研究领域及课题方向 

   1、红外星团(Embedded/Infrared Cluster)的形成及其早期演化;

   2、中低质量恒星的形成及其活动特性研究(金牛T型星:光学证认、吸积爆发、类太阳色球活动、主序前演化、Herbig-Haro (HH) 天体及喷流;Herbig Ae/Be: HH天体、星周及星团环境);

   3、大质量恒星的形成及其初始条件(恒星初始质量函数、分子云碎裂及云核质量分布、分子云核形成及塌缩的原初物理条件);

   4、恒星与星团形成初期的氢分子外流活动及其与恒星形成环境的相互作用;

   5、平台建设:中阿(根廷)合作CART 40米射电望远镜建设与观测运行。

   二、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及承担国家重点项目情况

   中阿CART项目海外建设

   中阿CART 40米射电望远镜项目是科技部国际合作“走出去”重大专项,于2017年和2022年两次纳入《中阿联合声明》,是中国科学院院长督办项目。CART项目承载着我国大天线自主研发与生产的先进水平,建成后将是南美洲最大口径的单天线射电天文望远镜与VLBI单元,也是我国设置在海外的第一架大口径天文观测设备,对我国天文事业和深空探测活动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成功实施对于彰显国力,充分利用阿根廷优良的台址资源,有效开展天文应用领域相关课题研究,满足两国应用领域合作需求,开拓海外天文观测与应用基地,以及长期稳固并拓展中阿合作渠道意义重大。

   CART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常规运行后,可实现与欧洲甚长基线干涉联测网(EVN)、美国VLBA,以及位于澳大利亚、南非等的射电望远镜间的国际天文及应用联测。可与中国甚长基线干涉网CVN进行组网观测,并实现地球最长基线联测,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及相关应用带来新的机遇。此外,作为合作设置在海外的单天线望远镜,可在脉冲星时间监测(Timing)、天文大分子搜寻及分子谱线局域巡天观测等领域开展深入的常规与自主课题观测研究,以期有效发挥CART在国际联测与单天线观测研究两方面的效力和作用,进一步提升中阿两国科技在国际上的贡献、影响力和显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