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康
孙永康,2000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现为国家天文台银河系三维结构研究团组2022级在读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刘继峰研究员和黄样副教授。
他的研究方向是基于大规模时域巡天数据搜寻和研究双星变星相关天体并研究其起源和物理机制,包括白矮星、吸积白矮星、超高速恒星、新星等。他熟悉双星和变星的分析,具有使用从小型到大型光学望远镜的经验,使用过国家天文台80厘米、85厘米、2.16米望远镜BFOSC和丽江2.4米望远镜YFOSC,还熟悉使用墨西哥SPM天文台2.1米望远镜OPTICAM和美国5.1米海尔望远镜CHIMERA进行高速测光,以及具有使用西班牙10.4米GTC望远镜进行测光和光谱观测的经验。
面向未来高频率多色巡天的司天工程,他致力于研究时域天文学中的各种现象,具体课题目前包括:1.研究短周期光变白矮星的性质,识别双白矮星、超致密双星、激变变星等作为低频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特别关注于短周期、弱光变、大质量、含磁场的白矮星;2.识别双白矮星、快速吸积白矮星等作为可能的Ia型超新星前身星;3.研究特殊演化阶段的激变变星系统,验证激变变星演化理论;4.利用长期监测和后随观测揭示激变变星多时标光变的物理机制,包括各种爆发(矮新星爆发、磁门爆发、微新星和其他异常爆发)、态转变和快速光变(准周期震荡和快速闪烁),还关注激变变星的射电辐射;5.利用LAMOST时域巡天研究双星和变星的统计性质;6.利用LAMOST搜寻超高速恒星并研究其起源;7.对时域巡天中的新星、矮新星等瞬变源进行后随观测和研究。
联系方式:sunyk@bao.ac.cn
ORCID:0000-0002-3935-2666